在市场的早期,点子大王很有用,一个点子就足以使企业在市场上起死回生,但是,当市场变得成熟、竞争升级的时候,一些耍小聪明的点子和套路就不起作用了,企业需要的是更加系统的解决方案

 

在讲系统的解决方案之前,小编先来聊聊什么是营销

营销大神叶茂中说过:广告没有专业可言,只有成功可言

营销就是:从各个角度支持你的市场推广,以提高销量、提升品牌

 

人们总是崇尚一些“刷爆朋友圈”的案例,不肯按部就班成体系的去做。

独孤求败可以“飞花沾叶皆可伤人”,达到无剑胜有剑的境界,然而他也是紫薇软剑、玄铁重剑一路用过来,终其一生才达到了这个境界的。

孔子讲的从心所欲,后面还加了一句不逾矩。像大卫·奥格威那样的大神,就是想怎么来怎么来,天马行空,因为他脱离了形式,剑尖直指问题的根本

我们还达不到那个境界还是乖乖的系统的解决吧,我们要学习的是大神看问题的方式,不要为了做而做,每走一步都要看看能否为了达成结果起到支撑。

所以今天小狮弟主要想聊一下“道”的问题,什么是体系,应该怎么去思考,怎么去搭建。而“术”的问题,咱们以后再聊。

 

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聊聊成体系的营销

  • 市场调查

这是先进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。

你要调查的内容包括:用户的需求、产品的整体市场状况、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。

 

用户需求:分为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。

显性需求就是客户明确自己的需求的,而隐性需求是客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的。

例如想吃麦当劳就是一个显性的需求,但是客户并没有想买一杯二十多的现磨咖啡。麦当劳通过在各种营销手段,使进入了麦当劳的客户意识到了这个需求(或许是喜欢咖啡、或许是并不了解但是“被推销”了、或许只是因为促销活动)进而买了一杯,这就是激发了顾客的隐性需求(包括为客户创造需求)。

一个营销人,能发现客户的显性需求,才能及格。

准确的发现客户的显性需求,并能模糊的发掘客户的隐性需求,就是一个先进的营销人了。

能够精准的发现客户所有显性隐形需求,那就是大神级的了。

在做营销策略前,你应该知道:

顾客需要什么产品?心理能承受的价格是多少?顾客希望在什么地方接触或购买我们的产品?

顾客是什么样的人?性别、年龄、收入、教育程度、家庭结构、性格、价值观都是什么?

顾客如何认识产品、看待品牌?顾客的心理阶梯怎么排列的?有哪些购买习惯?这些习惯的缘由?

顾客的真正关注点在哪里?他在哪里、什么时间、何种场合使用该类产品?

顾客对产品是什么感觉?会如何去表达?可能产生什么影响?包括未使用前受使用者的影响,及使用后对其他顾客的影响。

 

市场状况:要了解市场有多大,热度有多高,有没有地域、渠道等方面的限制,相关的政策等。

商场如战场,进入战场之前,一定要打探好地形,毕竟地利是很重要的。

但是要注意,对于市场的认知,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。你要开一家拉面店,那你面临的市场是你店面所在街区,如过做出了品牌或者要开连锁店,那你面临的市场就是你所在的整个城市。当你确定好你的战场,才能够准确的制定策略。

 

竞争对手:谁是你的主要竞争对手,谁是你的次要竞争对手,谁是你的潜在竞争对手,你与你的竞争对手相比优势在哪?

像叶茂中当初给“真功夫”做营销策划时候,就为其纠正,主要竞争对手并不是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,而是永和大王、马兰拉面等中式快餐。

确定好竞争对手之后,对竞争对手做详细的调查,这对公司整体都具有很大的意义,现在仅从营销层面来聊一下。一个产品在营销时候,要在客户心中建立一个简单生动的形象。这个时候要么避开竞争对手的宣传点,另辟蹊径抢占用户心智。

叶茂中在给真功夫制定宣传语时候,就避开了传统快餐宣传点快捷、程序化、品质保证等,而是“营养还是蒸的好”。

如果实在避不开,也可以依附于龙头,快速建立认知,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。例如:中国的脸书、中国的可乐、苹果的替代品等等。这样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在用户心中建立认知。

 

  • 策略

对于策略我会分为内容策略渠道策略两方面分别展开来讲。

 

内容策略:

对于内容,包含的范围特别的广泛,一篇文案、一部广告、一个创意、一次活动等等,都属于内容范围。

但是不论何种形式,目的只有两个:

1、建立认知

2、打动顾客

不论何种形式的内容、目的都是一样的,只是随着时代变化、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形式而已。从前在广播、报纸投放广告,后来电视广告、电视剧电影植入,现在的SEO、SEM、信息流广告等,只要找到最符合你的产品和时代潮流的形式即可。

我在另一篇回答中,分为从文案和活动策划的方面聊了一下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看一下这里就不细说了。

如何有效的让潜在顾客买单?​

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篇叶茂中大神的案例:

南亚风情·第壹城是一个昆明的过百万平方米的“城中村改造”的大盘。城中村给人的印象一向都是混乱、廉价,所以开发商原本的营销方向是中、低端的宣传。

但是叶茂中提出,要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。根据市场调查,昆明的市民都对东部一线城市的生活氛围极为向往。

所以提出对产品提价,用更高的价值,支持更高的居住理念和设计理念,让“南亚”变“国际”,让“风情”变“高档”。

商业比附曼哈顿,用曼哈顿高度发到的商业体系映射未来的无限商机。
休闲比附巴黎,用享誉全球的休闲之都巴黎衬托未来舒适从容的生活。
购物比附香港,用世人皆知的消费天堂诠释其购物环境。

这里是昆明的巴黎!

这里是昆明的曼哈顿!

这里是昆明的香港!

这不是梦,这是即将到来的日子!

之后的结果,开盘当天先进批房,6小时售罄,20多天后,第二批房源2小时售罄。三个月后写字楼开盘,当天全部销售完毕

这件事发生在2009年!

或许现在这些已经被抄袭到烂大街了,但最开始打出这种营销方式的,就是叶茂中。

 

渠道策略:

渠道有很多,大致可分为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

但是渠道的选择首先由你的内容选择,你要是做严肃的内容就不能选择娱乐化的渠道,你要是做视频就不能去文字论坛。

其次就是考虑传播量与垂直度了,想推广高科技就不能去文学论坛,但是随便一个小社群又传播量太小,两者都要有一个考量。

而且渠道也是在不断变化,核心人群也在不断变化,就用知乎举例,曾经的知乎就是高端、专业、精英聚集地的代名词,哪怕只是一个热门话题,也有社会学、心理学、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出来从各个角度做一番解读。现在的知乎最热点的问题都是明星八卦、情绪煽动,明星们布置水军、引导舆论往往也把知乎作为一个重要的阵地了。

线上渠道

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所有人都在网里,所以线上渠道适合百分之九十五的企业。

但是现在已经过了最开始混乱无序的状态,根据人群、内容都分成了不同的渠道,每个渠道也有自己比较复杂的游戏规则。但是互联网的精神就是连接、共享,所以不同渠道之间也是有联系的。

除了人力物力充足的大公司之外,一般建议中小企业只需要经营几个主要渠道即可。作为阵地,一般选择公众号矩阵,毕竟微信的量级之大约等于整个互联网了。其他作为主引流渠道,用来传播以及拉新。

总体要形成漏斗转化,转化路径尽量减少,能三步转化的绝不走四步。

 

之后优化每一步的转化率即可。而提升漏斗转化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,就又回到内容上了。

线下渠道

现在很多人看到了互联网的火爆,就忽略了线下的影响力。

其实线下传播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。像去年网易云音乐,这么一个纯互联网公司,就做了一场非常优质的线下营销,36氪之前有过一篇非常细致的报道,我就不再解读了,感兴趣的点下方直通车:

如何看待网易云音乐摘选的乐评印满杭州地铁 1 号线?​

未来的趋势是线上与线下结合,千万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结合。

 

渠道方面没法展开讲,每一条渠道都可以说好几篇东西。

不过有一个点可以给大家聊聊,就是营销预算的问题

先说两个词:

LTV(life time value):用户生命周期,指定用户一定周期内产生的经济价值

CAC(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):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

很多公司都比较在意ROI,固然ROI作为单个活动,单篇文案的衡量标准可以。但是作为一个公司层面上的营销,应该以LTV和CAC作为主要考量的标准。

一个用户买了一瓶可口可乐之后,可能一年内会买起码三十瓶可口可乐,如果平均全部的用户群体会达到平均每人四十瓶。假设每瓶的利润是五毛,那么每个人的利润是二十元,那么你平均每人十九元的营销成本就是划算的

但是注意,LTV的数据是由用户留存率组成的,CVC长期看则是持续上涨的,优质又的内容是计入营销成本的,怎么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至关重要。

同时要关注但不宜过度关注单一渠道的LTV和CVC,每个渠道能承受的成本不同,同时要关注在市场整体的传播度。用户与用户之间会相互影响(口碑、从众等),大面积的占领市场会由量变导致质变。所以纵观世界,某一行业的龙头基本都是很难被推翻的。

 

按照这个思路,搭建好你的营销体系

那么你就不会再问营销为什么没有效果这种问题了

你应该问“猎头高薪挖我,老板高薪挽留,我该如何抉择”了

 

收藏是点赞的好几倍了,好忧桑···emmmmm···你们这样子小狮弟就会被扣工资、就会吃不饱饭,万一饿瘦了,你们以后岂不是见不到肉肉的小狮弟我了。

所以点个赞再走可好~

·END·

 

巨推传媒(CALL:400-606-5558)网提供微信代运营、小程序开发、微信推广、SEO、SEM、口碑营销、广告投放等服务。推广找巨推传媒(CALL:400-606-5558),效果有保障。